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发挥中部地区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湖南将在中部崛起中奋勇争先,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中部崛起,职教何为?面对新的时代使命,湖南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和在湘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建设具有湖湘特色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有力支撑。
一、谋定“大棋局”,打造有效支撑重大战略的职教体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湖南职业教育要有效支撑重大战略顺利实施,就必须做到“跳出自身看全局”,以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引领,增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对接重点产业,实现更精准的人才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湖南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本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布局,推动“重供轻需”转变为“以需定供”。进一步扩大重点产业人才培养规模,增加急需紧缺领域招生规模,严控规模偏大、需求下降专业的招生规模,持续提高人才供给的精准度。
聚焦区域发展,推动更紧密的产教融合。区域经济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衡量发展环境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是否能够顺畅衔接,形成共生力量。当前,湖南正加快推动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株洲市产教联合体入选了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车集团等组建了全国首个行业(轨道交通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批学校也在进行相应探索。要在区域板块和行业链条上进一步整合政校行企研多方资源,探索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行,形成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紧扣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技能支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必然要求大幅提升乡村生产效率,提高乡村社会技能水平。但乡村社会较低的原始技能积累水平与长期未能建立有效技能体系两者交互作用,造成“低技能循环困境”。湖南要按照职教集团精准对接县市、骨干院校精准对接乡村、专业群精准对接特色产业、教师团队精准对接农户的运行机制,统筹发挥“大职业教育”的技能优势,分层、分类、有序服务“技能乡村”建设,打开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突破口。
二、推进“大提质”,完善适应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结构
当前,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尽快实现由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意味着生产资料的全面升级,也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职业教育要以国家“双高计划”和楚怡“双高双优”计划建设为抓手,完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结构,促进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注重示范引领,加快提升办学层次。当前,湖南已经举办1所职业本科学校,并通过“楚怡工匠计划”举办了首批15个职业本科专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优质职业院校的带头作用,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规模,牵引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梯度高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培养,延长技能培养周期,并带动全省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深耕内涵建设,加快打造核心专业。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中,专业作为“第一金”,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各职业院校要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将重构课程的第一选择定位在核心专业上,根据专业特点及实践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同时,坚持多元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相结合,探索多元化的专业群建设评价机制,将企业合作依赖指数、“双师型”教师数量等纳入重要考核指标。
整合优质资源,加快促进集群发展。一些专业能够组合到一起成为专业群,其内在必然要符合一定的组群逻辑,如链式组群、集合式组群、嵌入式组群、岗位式组群等。不管选择哪种组群逻辑,关键是要定位清晰,推动群内资源互相支撑、良性循环格局的全面形成。从内部看,职业院校应把“以群建院”作为主要模式,赋予专业群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并通过群内专业的集聚和共享,增强相关专业之间的耦合力。从外部看,应以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平台,吸引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参与,实现专业群资源整合和共享效益最大化、教师共同成长最优化、教学管理系统化,增强专业群运行的续航力。
三、厚植“大情怀”,培养努力担当强国使命的未来工匠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职业院校学子正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所面临的选择之多、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迫切需要人生道路的导航指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湖南职业教育要厚植家国情怀、教育情怀、为民情怀,鼓励引导青年学子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依托湖湘红色资源,做好大思政教育。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拥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故事、人物,为大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要结合湖湘红色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大思政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思政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时代化,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湖湘红色景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湖湘风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深挖“楚怡”职教富矿,做好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的发育程度,与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程度都直接发生着关联。作为楚怡职教精神的发源地,湖南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一方面,要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职教精神融入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坚定职业选择,树立远大目标。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把握不同职业技能的形成规律,包括技能的层次结构、学习曲线、实践与反馈的重要性等,不断提高技能教学的科学性,实现匠心、匠技、匠行的有机统一。
研判行业发展趋势,做好复合素养涵育。当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产业业态迭代重构,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传统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各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前瞻规划,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兼顾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专业口径宽窄的不同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同时,将先进科研技术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内容,着力拓展各类技能竞赛平台和毕业设计教学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功能,重点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技术创新、工艺革新、跨界整合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能力。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2024年4月C版)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夏智伦
编辑:张叶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849/65/1392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