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陈文静 黄佳莉 谭尔豪 王轶诺)湘潭,一座全国有名的工业老城。在这里,曾经诞生了全国第一套地铁车辆电机电器成套设备、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第一辆最大牵引力和最大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荣光背后,是当地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而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为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不少老湘潭人的回忆里,“读了职中出来,厂里抢着要,好得很呐!”
步入新时代,这座工业老城迎来了一系列新挑战。而其中一道绕不开的坎,就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每年开工季,当地的蓝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总愁“招工难”。
产业要升级,城市要转型,怎么办?大力夯实中职教育基础性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湘潭市近年来的破局突围之道——
在硬件上,湘潭市克服财政困难,用好用活政策,短短1年时间便新增11所办学条件达标的中职学校;在课堂里,学校立足当地红色资源,引导中职学子实现“人人出彩”;在校园外,全市积极推动产教融合,通过市域产教联合体、职教联盟等方式,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把人才送到了企业“心坎里”。2023年直接就业的中职毕业生中,本地就业率达75.3%。
近日,记者一行前往湘潭市采访,见证了这座工业老城的新变化,也见到了当地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气象。
全市统筹,“硬措施”啃下“硬骨头”
时间回到2022年。一道关乎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难题,摆在了所有湘潭职教人面前。
这一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的学校比例,到2023年底超过80%。湖南省教育厅对此专门进行核查摸底,结果显示,当年湘潭仅有2所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其余16所均为办学条件不达标学校!
湘潭中职教育的困境,与地方多年来沉重的发展“包袱”有关。由于财政吃紧,好几所中职学校连续几年没有添置新设备,运动场也都是土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名中职学校的老教师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带领家长进校参观时,有家长看到实训教室的环境后,“掉头就走”。
既有老问题,也有新情况。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是当地的中职强校,教学实力突出。而随着学校口碑的提升,近几年慕名而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教室开始挤不下了。”按照达标工程的尺子测量,学校生均用地面积等多个指标不合格。
与此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接连在湘潭市落地,当地生产制造用工需求日益增长,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
以蓝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2021年3月,蓝思科技(湘潭园区)在当地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却因面临近3000人的缺口而投产“告急”。“打了好多电话,幸亏当地职业院校联合输送了大量人才,这才解了‘燃眉之急’。”公司人事经理熊女士说。
一边是学生和家长的切身需求,另一边是地方产业升级的迫切呼唤——面对重重挑战,湘潭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啃下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这块“硬骨头”!
敢啃“硬骨头”,就必须有“硬措施”。
一个小故事,足见湘潭市举措之硬。2022年,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湖南省楚怡公办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学校,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但由于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学校建设工作曾一度陷入“无解”的局面。
“学校出钱买了地,也持有该土地的土地证,但地块的名义归属还是在一个已经破产重组、不复存在的企业名下。而变更后的公司由于拍卖工作的税费原因,一直拒绝为该地块的变更提供相关证明。没有土地‘前任’和‘现任’名义的承诺,就无法为该地块办理手续,建设工作也不能合规开展。”负责经办学校改扩建项目的教师宋郊回忆道。
“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是市政府的事,绝不能因为少数人的狭隘想法影响工程进度!”湘潭市按照楚怡公办中职学校改扩建项目事项立刻办、马上办的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自2022年10月起,湘潭市时任市长胡贺波指挥调度、部署任务,时任常务副市长吴志雄具体推进、具体负责,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正武做好联系对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全力配合,在确保土地权属属实的情况下,明确采取容缺的方式为该地块办理相关手续。
上下齐心,快马加鞭。“短短3个月,我们就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8个月的审批等前期工作,如期实现了2022年12月项目开工的目标。”宋郊说,学校改扩建项目包含一栋“Z”字形产教融合实训大楼,以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实施,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000万元。项目完工后,能极大地改善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
“全市统筹,挂图作战。”湘潭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正武说,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达标工程,市教育局专门组织专家逐校开展资料审核和现场核查,按照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重点监测指标,为中职学校量身制订达标方案。
2023年2月,湘潭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出台《湘潭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通过划拨土地、划拨校舍、加大投入、协调关系等方式,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观。
自上而下的统筹布局,让各地对中职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湘乡市,当地政府不仅制订了中职教育三年发展规划,还将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列入湘乡市2023年十大重点民生项目。
伴随政策支持的“加码”,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利用政府中长期贴息贷款项目资金2440多万元,重点建设了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电商直播、物联网技术应用、无人机等14个实训室。同时,学校还在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一栋学生宿舍楼的基础上,拟新建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的公共实训楼,并投资3000多万元添置图书和实习实训设备。如今,学校共有实习实训工位2000多个,较上年增加实训工位110个。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建办公楼
再把视野放至湘潭全市。改变,正在各地发生:湘潭县县长、副县长多次到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现场办公,并支持学校建成2栋学生宿舍楼、1栋实习实训楼、2个高标准机房,以及塑胶运动场、篮球场;湖南省经济贸易职业中专学校投资近1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虚拟现实技术(VR)实训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湘潭生物机电学校投入近3000万元,新建了第5宿舍楼、产教融合报告厅、田径场和学生食堂……
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修专业整车实训室
“物”的问题解决后,“人”的问题也要跟上。
此前,师资短缺一直是制约湘潭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瓶颈。为了破解师资难题,湘潭市用足用好人才引进政策,近两年先后为当地中职学校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水平人才47人,聘请产业导师70余名,聘请“莲城工匠大师”3人,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3人。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青年教师吴检正是其中之一。1994年出生的他曾在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就读,22岁获得湖南省“十行状元”称号,24岁便成为湘电集团最年轻的高级技师。这样一名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让不少企业动了“挖人”的心思,但吴检坚持进入学校任教。“湘潭市和学校的人才政策好,现在的硬件设施也跟我读书时大不一样了。”吴检说,“以前我们实训设备的人机比例是10∶1,现在是3∶1,甚至是2∶1,而且全是新引进的设备和软件,能直接和企业生产线接轨。”
同时,湘潭市还大力实施“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计划,目前培育建设了中职名师工作室7个,中职名班主任工作室7个,为中职教育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实训中心里,教师为学生授课
据统计,湘潭市共投入达标工程资金近3亿元,新迁校区1所,改扩建校舍3所,新建实训室25个,新进(聘)教师112位。通过1年的努力,湘潭市在2023年底新增11所办学条件达标学校(其中2所为新设置学校),全市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的平均水平全面达标,教学、活动设施不断提质。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达标,而是以达标为基础,通过集团化办学等举措向省双优、国双优目标挺进,努力提升中职教育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采访中,多所中职学校的负责人表达了这一愿景。
深挖特色,“小课堂”撬动“大德育”
一部手机,一个支架,每天早晨七点,韶山姑娘苏欢总会出现在韶山各大红色景点前开始实况直播,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云端导游。
“正能量主播!支持你,为你点赞!”“喜欢跟着阿欢主播游韶山,请代我送上真诚的祝福!”……类似的弹幕和评论经常在直播间刷屏。
镜头前,苏欢带领观众看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上的花海、人潮,“走”进了“中国最具人气的农家小院”——韶山上屋场。开通网络直播1年多,开朗自信的苏欢凭借专业娴熟的讲解能力,在互联网平台上积累了近150万名粉丝,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红人”。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困,我选择进入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苏欢十分感慨,“高中三年,原本有些自卑的我,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不仅入了党,考取了导游证,考上了大学,还通过当导游挣到了上大学的学费,没有留下一点遗憾。”
近年来,湘潭市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红色旅游、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对技能人才的理想信念、职业精神等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湘潭中职学校深挖当地特色资源,用“小课堂”撬动“大德育”,把书本上的职业精神变成可感知、可触摸的“活教材”。
红色文化是湘潭最重要的底蕴,也是湘潭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如今,这抹耀眼的“信仰红”已成为湘潭中职教育的亮丽名片——
“不止苏欢,目前全市80%的红色导游员毕业于我们学校。全省中小学生来到韶山开展‘红色研学’,学校旅游专业教师、学生多次义务担任导游,为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伟人故事展现担当。”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支部书记谭鹏告诉记者,学校将红色元素深度融入专业教学,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到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等红色地标前开展实地教学,提升他们的导游技艺和服务礼仪水平。同时,通过“五红”教育活动,即读红书、看红剧、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做红色传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现如今,在韶山当地的各大活动现场,人们总能看到该校“映山红”志愿服务队的师生为游客义务开展导游接待服务,他们的身影连缀成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
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子在学校南岸国学院前开展导游讲解实训
“从远处飞来的弹片打伤了我的右眼,伤疤永远给我留下一个纪念标志……”“我将仅存的半壶水分给了几位受伤的战友。过了几个钟头,我实在口渴得难以忍受,只得喝了两口马尿……”在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除了开展老党员讲党课、拍摄红色题材微电影等活动,学校还特别邀请退休教师娄绍兴,为全校师生宣讲其大哥娄绍定投身抗日救国后为家人写下的“战地家书”。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多次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引领学生们实地探访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党史陈列馆、湘潭市党史馆及彭德怀故居等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则创新策划了环城徒步、团旗合影等活动,做到思政教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
对湘潭市的中职学子而言,如果说“信仰红”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底色,那么“成长绿”就是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
为了浇灌这片“成长绿”,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探索德育新路径,推出“德技发展银行”。
“‘德技发展银行’里储存的不是钱,而是学生综合表现量化而成的积分。”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彭小威介绍,“每个学期,每名学生的初始积分为150分,我们会关注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技能提升等表现,让学生直观看到自身的各项成长数据,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
“过去,脾气暴躁的小磊总是因一些小事在班上‘开战’,随着‘德技发展银行’的推行,他开始密切关注自己的积分变化,还主动找到我询问是否有办法把扣掉的分加回来。”在班主任邓明善的帮助下,小磊不仅成为班级早读的领读员,成功加回了被扣的分值,还担任班级安全委员,成长为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小磊的转变并非个例,自“德技发展银行”实施以来,越来越多学生将进入积分榜前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的违规违纪数量较之前减少近70%。
同样积极开展德育探索的还有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从一张学校作息表上可以一窥其“与众不同”:在常规活动外,还设置了两节涵盖练歌、练字、演讲、诵读在内的“素养自治课堂”,以及晚自习时间的班级日赞活动,即由师生互相找出一天中发现的“小确幸”,并赞美取得的“小进步”。
“这些设计都属于学校独创的日赞教育体系。”学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唐继光告诉记者,“我们认为,关注之于学生,就像阳光之于植物,所及之处绿意萌发,不到之处便会枯萎。我们以日赞、周评、月表彰共同构建日赞校园文化,力求让每一名学子都能得到充分关注。”
2017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周钢锋对此深有感触:“曾经的我成绩平平、不善交际。但进入学校后,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总能收获肯定和赞美,人也变得自信开朗。”在校期间,周钢锋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文明风采等领域多点开花,成为全国首批“中职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高三时,他顺利考入理想学府深造。
当自信之“树”蔚然成“林”,为中职学子插上“理想蓝”的翅膀正当其时。
走进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人们总忍不住在学校高岭美术馆内驻足停留。“馆内总面积为900平方米,共有20多条展线,曾多次举办大型艺术展览活动。”学校美术教师、高岭美术馆馆长沈伟告诉记者,这些展览活动的特别之处在于不仅会邀请名家参展,还会展出学校美术社团学子们的优秀习作。这群学生中的大部分人此前并没有机会系统学习绘画,但在这里,他们得以放飞理想。
“好的教育,就是培养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左慰表示,学校秉承“德技并修”的育人宗旨,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还成立了跆拳道、诵读、茶艺等10余个学生兴趣社团,每年精心策划并举办数十场主题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和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我们亲眼见证,学生心中的理想火焰一旦被点燃,他们的精神面貌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左慰所说,钟情于舞蹈艺术的胡寅震曾多次获得省市级艺体活动大奖;骆家成在2024年湖南省青少年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中夺冠;莫族威夺得2024年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总决赛高中组男子68千克级冠军……一大批学子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大放异彩。
不止于此,理想的“蓝色火焰”在湘潭中职学校越来越耀眼。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来自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龙舞队的学子们操控着火龙,点亮湘潭非遗“火龙舞”的传承之光;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的“乡村振兴小院”里,学生们组建种养兴趣小组、“承包”场地,成了立志扎根乡村的“猪厂长”“菜老板”……目前,湘潭市引领各中职学校构建起“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活动育人体系,从班级、校级到市级,层层开展的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绘就了“人人出彩”的青春画卷。
投茶、注水、出汤……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学子熟练展示茶艺
多元发力,“手拉手”带动“心连心”
“在三年学习中,我接受了系统的德国‘双元制’教育,学习了校内课程和企业培训课程,进行钳工、测绘、车工、铣工、磨工、气动、数控七大模块的全面实操培训……我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学习、训练。在这里,我坚定了走技能成才之路的决心。”第一届“舍弗勒班”毕业生曾俊杰在日记本中写道。2019年,踏出校园的曾俊杰成为舍弗勒湘潭生产基地的一名正式员工,如今的他成长为舍弗勒(湘潭)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
事实上,为了培养像曾俊杰这样的技术骨干,舍弗勒(湘潭)有限公司可谓花了大力气。根据测算,公司每年在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是每人12万~15万元。而这些费用,全部由公司负担。
德国舍弗勒集团是全球范国内生产滚动轴承和直线运动产品的领导企业,也是汽车制造业领域重要的供货商,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这样一家大型公司,为什么要为培养中职学生投入如此高的成本?
“工贸的学生技术素养高,执行力强。”舍弗勒(湘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民透露了答案。2016年,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与舍弗勒集团深度合作,开始组建“舍弗勒班”。2022年,为进一步加强合作,舍弗勒集团更是将舍弗勒湘潭培训中心由湘潭经开区迁至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校园里。
通过8年的深度合作,如今舍弗勒湘潭生产基地800余名员工中,一半以上是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学校可谓把人才送到了“心坎里”。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舍弗勒班”学子开展技能实训
经过多年发展,湘潭市深刻认识到,中职教育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湘潭市坚持多元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紧密对接产业,加快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湘潭市的第一招。
“我们果断撤销了酒店运营与管理、服装设计、工业机器人3个专业。”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王勇军告诉记者。学校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减去”供给相对过剩、招生就业质量偏低的传统专业,“主攻”重点专业。当前,学校对接湘潭市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加快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此外,对接湘潭市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重点打造计算机应用专业群。
“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群、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的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70%。”王勇军说,在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后,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两个重点专业群入选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专业的变化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晴雨表”。为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湘潭中职学校纷纷主动做好专业调整“加减法”。
2019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与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署《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落户湘潭。
“这是湖南省最大的医疗器械产业园,产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湘潭生物机电学校校长尚军辉说,学校领导班子敏锐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于2021年新增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专业。在做好“加法”的同时,学校突出“农”字特色,重点打造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群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如今,学校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建设单位B档,两大专业群入选省级优质专业群。
“秉持建设特色专业群的思路,我们引导各中职学校集中力量办好1—2个专业群。2023年,湘潭中职学校共新增6个专业(群)。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开设52个专业,涉及13个专业大类,以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等专业群为主体,招生人数占全年招生总数的83.2%,基本形成了对接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湘潭市教育局职继科科长莫建军告诉记者,以专业建设为引领,湘潭中职学校累计建设省级优质精品课程28门、省一流核心课程6门,市级精品课程11门,通过省级优质精品课程认定23门,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推动中高职学校联合举办“3+2”大专班,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湘潭市的第二招。
目前,湘潭市支持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与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院校联合举办8个专业的“3+2”大专班,充分用好当地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
“一开始在高职院校上课有些拘谨,现在感觉就像回到家一样熟悉。”进入高三后,湘潭生物机电学校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3+2”中高职衔接班学生胡嫣悦经常和同学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上实训课。胡嫣悦说,在这里,她不仅感受到了高职课堂的学习氛围,也迅速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
“让中职生提前进入高职课堂,一方面能让学生尽快了解未来就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确保中高职课程教学内容的有序衔接。”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医疗设备与管理学院院长王丽娟向记者介绍,除了让中职学生提前到高职课堂上课,学校还会定期组织人才培养方案集中研讨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导中职学校进行师资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在2021年与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合作开展“3+2”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分别与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电气一体化专业衔接。
“我们双方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内容会进行定期交流,在课程内容上既体现阶段性,又体现连续性,确保课程衔接落在实处。”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程一凡说。
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师点评技能竞赛选手作品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是湘潭市的第三招。
为破解人才培养侧与产业需求侧的“两张皮”问题,近年来,湘潭市先后出台《湘潭市推进校地企人才创新合作若干措施》《关于建立产教融合“三位一体”试点示范清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通过对接产业链布局专业的方式,助推市域职业院校办学与13条产业链、59个龙头企业一一对应。在政策引领下,各中职学校加大了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了品牌突出、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
近几年,湘潭市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成为湘潭工业的重要支柱。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依托优势专业,不仅与湘乡经济开发区共同投资2300万元建成一栋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大楼,还与本地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内汽车维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湘乡市目前所有的大型汽修厂,都有我们的学生。”学校党总支书记李灿辉说。
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也对湘潭中职学校充满感情。2024年,该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全年产量超过30万台整车,人员缺口达到1200人。为此,公司主动联合湘潭市多所中职学校,采取工学交替的形式,终于解决用工问题。该公司人才经营部部长刘磊告诉记者:“得益于湘潭职业学校的支持,我们提前完成了年度生产任务。”
湘潭县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师生实训现场
“手拉手”带动“心连心”。据统计,湘潭中职学校2023届毕业生人数5982人,75.08%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直接就业的学生中,75.3%的学生选择在当地就业,98.8%的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以大力推进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湘潭经济社会发展正进一步迸发新的活力。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文静 黄佳莉 谭尔豪 王轶诺
编辑:张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856/97/1451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