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曾诗琴 彭玉薇)7月11日上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同衿志愿队赴株洲市攸县鸾山镇三联村开展“川剧变脸+喷火”非遗展演和“活字印刷术”非遗体验课堂活动,旨在让古老非遗艺术在青春视角焕发新彩。
音乐响起,身着戏服的同衿志愿队队员王军亮相,真正的“乾坤”旋即上演。王军以“鹰展翅”造型起势,头微偏,扇影拂面,他的脸赫然化作一张“龙王脸”,引得台下围观村民们的喝彩与掌声。这传承数百年的“变脸”绝技,以其“快”与“诡”,将川剧变脸的奇幻魅力烙印在三联村人们的心间。
图为同衿志愿队王军表演非遗变脸节目 (吕馥 摄)
变脸表演后,王军紧接着展示了川剧喷火技艺。他深吸一口气,口中喷出近两米长的火焰。火焰的明暗变化,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现场观众屏息凝神,随后发出阵阵惊叹。穿越数百年时光,这束惊心动魄的“神奇火焰”在今日的舞台上非但未曾黯淡,反而借助时代之力燃得更加璀璨夺目。
图为同衿志愿队王军表演非遗喷火节目 (张鋆垚 摄)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衿志愿队于7月11日下午,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字印刷术引入攸县鸾山镇三联村,成功开设“非遗活字印刷”体验课程。同衿志愿队队员李玉凤设计“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们刷墨、覆纸、拓印,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千年技艺的魅力,体验“一字一世界,一版一乾坤”的工匠精神。
图为非遗活字印刷术课堂学生成果展示 (廖依妮 摄)
当最后一张脸谱定格,当最后一束火焰化作青烟,三联村的这场非遗盛宴缓缓落下帷幕。变脸之“变”,幻化的是中华文化的千面魅力;喷火之“烈”,升腾的是民间艺术的生命热度。本次实践同衿志愿队创新推出“非遗展演+体验课堂”双轨活动:动态呈现川剧变脸喷火绝技,同时开设活字印刷、脸谱DIY与漆画三项非遗实践课堂,让非遗走进乡村。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曾诗琴 彭玉薇
编辑:余杏 实习 杨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1/50/15131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