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阳曼 唐升 周慧媛)7月6日至15日,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 主队 “铜”心“碳”索科普队及分队“锌”火筑梦科普队,分别在衡南县近尾洲联合中心小学和蒸市中学开展了十天的科学启蒙训练营系列活动。53名衡师学子在3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将实验室“搬”进乡村课堂,有趣的化学实验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探索科学世界的大门。
趣味化学实验走进乡村课堂
在衡南县近尾洲联合中心小学的教室里,“铜”心“碳”索科普队以“生活中的化学”为主要内容,课前十分钟,给孩子们讲科学家故事,让榜样的力量跨越时空,在幼小的心灵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
科学课堂,团队将化学趣味实验成为点亮好奇的火炬,孩子们观察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惊叹摸样,围绕“糖和盐的溶解”的热烈讨论,操作“奇妙彩虹雨”趣味实验的团结协作,《海底火山大爆发》《水质检测与净水》《铁锈与土地的悄悄话》等30节科学课,孩子们在学习与探究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奥秘。为了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科学教育,团队开设了歌曲中的科学、科普绘本阅读、环保主题手工等“科学+”课堂。
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做化学实验
乡村校园里的“科学嘉年华”
为了拓宽乡村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团队在近尾洲联合中心小学的校园里举办了“脑洞实验室 趣玩嘉年华”主题科普节,活动设置了“实验体验区”和“趣味游戏区”,实验“谁吹大了我的气球”“熔岩灯”“火焰掌”吸引了孩子们的围观,实验体验、原理理解、知识问答,孩子们畅游在科学的王国。在校园的一角,团队为孩子们绘制了约250平米的多巴胺科普乐园,这里也是科普节当天的 “趣味游戏区”,孩子们一边玩“国土拼图”“登录星球计划”“迷宫连连看”等游戏,还可以制作非遗“漆扇”,校园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
孩子们在体验实验“谁把我的气球吹大了”
孩子们多巴胺科普乐园进行趣味游戏
舞台上的科学启蒙教育
7月15日,“‘铜’心‘碳’索”科普队在近尾洲联合学校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以“放飞科学梦,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活动以科普情景剧为主,将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知识融入节目,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有趣又有料的表演。如科普情景剧《校园节水大冒险》通过融入有趣的故事情节培养孩子们的节水意识,《金属能力比拼大作战》中小演员们将“铜线”导电性、“铁锅”的导热性和“铝箔”的延展性在轻松愉快的场景中表现得清晰易懂;《神奇的干冰王国》让观众们进一步认识了干冰。走秀《巧手“化”生活》、朗诵《化学星光里的追梦人》,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科学兴趣。
科普情景剧活动现场
三支分队共同编织乡村儿童科学梦
10天以来,“铜”心“碳”索科普队把科普模式复制到了初中蒸市中学,“锌”火筑梦科普队以“生态环保”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科学课和音体美等素质提升课,校园科普节、“环保”主题辩论赛和科普情景剧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爱科学 学科学 用科学”良好校园科普氛围,让初中的留守儿童们科学学习“零距离”。还有2支分队分别驻扎在衡阳市祁东县新丰居委会和常德市澧县澧浦社区。
辩论赛比赛现场
分队成员正在为孩子们上科学课
据了解,“‘铜’心‘碳’索”科普队前身为“红星闪闪”科教团,团队自2012年成立以来,今年第9年走进衡南县近尾洲联合学校开展科学启蒙训练营。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团队逐渐形成了以乡村中小学为面向的“一二三”科普志愿服务模式,即一个体系,两条路径,三类帮扶。团队以主队为中心,队员寒暑假返家乡组建分队,呈放射状地将科学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累计为乡村学校输送科学课500余节,点亮了5000余名乡村孩子的科学梦想,为高校与乡村学校间架设起一座科普实践育人的桥梁。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阳曼 唐升 周慧媛
编辑:王诗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1/65/1514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