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曹鑫宇 实习生 杨欣 李典茜
2023年同比下降30%,2024年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面对水域大省的防溺水压力,湖南全省学生溺亡人数连续多年显著下降。
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湖南通过政策创新、科技赋能、教育革新及强化家校社协同等综合施策,多维度编织“主动防护网”,以智慧手段与人文关怀筑牢青少年生命安全防线。
湖南正将学生安全防线前置——从传统的“事后救援”转向“事前预防”,实现从“被动防范”到“主动引导”的深刻转变。
政策创新:立法护航 责任到人
“以前暑假只能反复强调‘禁止下河游泳’,但效果有限。现在,我们在理念上从‘堵’转向‘疏堵结合’,通过法规明确了责任,并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教会孩子们安全游泳。”一位来自基层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电话连线向记者分享了感受。
这一感受背后,是湖南省近年来在防溺水制度建设上的持续发力。2021年,《关于落实暑期防范学生溺水20条工作措施的通知》等多份文件奠定联防联控的基石,成效在2023年显现:全省溺亡人数显著下降30.3%,82个县市区更是实现了“零溺亡”。
湖南省防溺水工作不仅有理念创新,更有坚实的制度支撑和具体行动。从“将游泳纳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选考科目”到“乡镇泳池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一系列硬举措为安全环境构筑防线。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24年7月1日,《湖南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针对中小学生防溺水问题的地方性法规。这标志着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正式上升到法律层面,清晰界定了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在保障学生水上安全方面的法定责任,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遵循。
科技赋能:智能防线 筑牢水域安全
“水域点多面广、监管盲区多、溺亡风险瞬息万变,单靠人海战术严防死守总有局限——这该怎么办呢?”面对防溺水的天然难题,湖南选择了向科技要答案。
“这里是危险水域,请立即离开。”据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教育局数据显示,该县“云眼”系统覆盖276处危险水域,运用10种智能算法实时识别危险行为。该系统生成的告警信息可同步推送至家长手机,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闭环管理,使试点区域溺水事故同比下降 50%。
韶山乡数字化管理平台部署40余个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水面异常活动并触发预警。2025年5月,平台监测到青年水库有3名学生翻越护栏,立即通过“天翼云眼”APP 向附近巡逻员发送定位,5分钟内劝离并联合学校开展警示教育。
在三湘大地,科技正成为防溺水的“隐形卫士”。它以“智能预警、精准监测、高效救援”为核心,构建起立体化防护网。这些科技手段与人工巡查形成互补,在江河湖泊等重点水域织就“空天地”一体化防线,用技术力量为生命安全护航。
它不仅显著提升了监管覆盖面和响应速度,更从源头上降低了事故发生概率。这一套整合智能识别、快速响应与闭环管理的“湖南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防溺水监管的痛点,用可衡量的成效为守护生命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教育升级:从“灌输”到“体验”
如何让防溺水安全知识摆脱枯燥说教,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湖南各地探索出寓教于乐的创新路径。
“这次‘呛水’太真实了!”经历VR自救系统的六年级学生小张心有余悸地说道。2025年,搭载全国首套VR自救体验的移动大篷车深入湖南湘江新区14所学校,使万名学生实操技能达标率跃升至85%。配合可移动支架泳池与蓝天救援队现场演示的竹竿接力救援,农村校园也构建起“理论—模拟—实操”的完整闭环——安全知识正通过沉浸式体验渗入学生认知。
除此之外,浏阳文家市小学将《防溺水安全歌》编成手势舞,让每个动作成为知识点;省应急管理厅与红网联合改编的《孤“泳”者》引爆传唱热潮;新晃思源学校自创的情景剧,以戏剧张力生动诠释“七不两会”原则与救援流程。从音乐、舞蹈到戏剧,传统教条被解构重组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实现质的飞跃。
当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溺水窒息”,当防溺水知识化身流行旋律与手势舞,湖南正以创新实践打破安全教育困局。
近年来,湖南省推动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实现“新转变”,即从“禁止游泳”到“安全游泳”。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的校党总支书记唐冬梅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在小学毕业前都学会游泳。”临澧县率先建成16座乡镇支架式泳池,财政年投入30万元完善救生设施,实现“一乡镇一泳池”的硬件覆盖。
事实上,湖南还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机制,将教育从学校延伸至家庭与社区,借助家校社互动平台,如便捷高效的微信群、功能丰富的QQ群、信息公开的社区公告栏等,及时、准确地发布防溺水安全提示、工作动态等重要信息。
6月1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在全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推进会议中指出,做好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是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是守护底线的民心工程,也是滚石上山的持久战役。湖南全省上下正通过疏堵结合、人技联防、多元共治的综合举措,构建一张全域覆盖的青少年安全防护网。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辑:余杏 实习 杨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1/69/15154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