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曹鑫宇 实习生 陈窈 张紫月
“同学想进腾讯实习吗?我们有内部名额,名额不多,明天就涨价。”在某线上平台,类似的消息总能引发不少大学生关注。
当实习经历成为简历上的必填项,当“大厂光环”被默认为求职敲门砖,一批中介正瞄准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用“付费内推”“保拿offer”的幌子布设骗局。
中南大学曾联合12所湘鄂赣高校开展“大学生实习安全调研”,记者发现,34.2%的学生通过“中介广告”“学长推荐”找实习,仅17%依赖高校官方渠道;12.6%的学生向中介缴纳“信息费”(平均890元),7.1%确认被骗;超六成学生不知“实习中介需行政许可”,而实际仅12%的中介具备资质。
“本以为花3800元能进大厂实习,结果只收到一份‘刷单兼职表’,中介还把我拉黑了。”衡阳学生小李说起这段“付费实习”经历,仍气愤不已。
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坦言:“不少学生或零基础求职者存在学历焦虑,总觉得没背景就没机会,便轻信中介口中的内部通道。但事实上,大厂实习岗位大多通过官网、招聘平台等公开渠道招募,所谓内推名额,不过是中介圈钱的幌子。”
面对层出不穷的骗局,学生该如何保护自己?
某高校辅导员李老师提醒:“若遇到中介声称能介绍实习、却要先交钱的情况,要多问几个问题。如这个实习岗位,能在官网上查到吗?会不会正规公示?签的是服务合同还是实习协议?如果没有拿到offer,可以全款退中介费吗等等问题。要有警惕之心,远程实习并不等于‘躺着拿钱’,我们要知道正规远程岗会有企业邮箱、内部系统权限,绝不会只让你用微信、QQ对接。而且大厂核心岗对学历、能力本就有极高要求,正常招聘有清晰流程和标准,如果中介抛开这些,随意承诺能帮人进入,这类说法往往缺乏可信度,背后可能藏着欺诈风险。”
“聊天记录、转账截图、合同哪怕是电子版,都要备份保存。”某律师事务所陈律师建议,与中介沟通时可录音录像,尤其是中介的关键承诺。这些证据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如果被骗,直接打12345(政务热线)、12315(消费者投诉),或者找学校就业中心帮忙,切勿自认倒霉,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虽然实习中介市场暗藏诸多套路,但真正有用的实习经历对大学生职业成长的赋能作用,仍在一个个鲜活案例中彰显。
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张同学,通过学校就业中心推荐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实习。期间,他参与了一个小程序开发项目,从需求分析到代码编写再到测试优化,全程深度参与。面对用户反馈的兼容性问题,他主动查阅资料、请教导师,最终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段经历让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开发技能,还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习结束后凭借扎实的能力成功拿到了该公司的正式offer。
“真正能敲开offer大门的,从来都不是一张实习证明,而是实习中解决的真实问题、积累的核心能力。”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实习在意的是学到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能力,而不是在哪个公司实习。学生需秉持理性甄别态度,识破中介套路,夯实职业发展根基。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辑:余杏 实习 张紫月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1/69/1515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