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芳 张野)7月1日,由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湘西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思政课栏目《从十八洞出发》推出“七一”特别节目。
本期特别节目由泸溪县教师杨宇晴带领泸溪县白沙中学的同学们,走进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聆听村支书、驻村干部、创业能人大户、产业带头人、返乡青年的故事,在这个由贫困村蜕变为“湘西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生动课堂里,同学们将通过鲜活的案例深刻体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
在驻村干部曹锋的引导下,同学们沿着马王溪村精心打造的陶瓷文旅长廊展开研学。从酒鬼酒坛艺术地标到二十四节气陶艺展示,从酒泉瀑布景观到古法制陶工坊,每一处都生动展现着传统石陶工艺与现代文旅的完美融合。曹锋以参与者的视角,为同学们还原了马王溪村如何将千年陶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古色古香的陶苑里,阵阵悠扬的村歌旋律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生活就像春夏秋冬,顺应时节莫等闲;泥巴成陶精烧炼,拼搏创新代代传......”返乡创业“能人”周明霞动情地介绍,这首由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礼赞,更是对党的惠民政策的由衷感恩。通过这样沉浸式的体验,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情感共鸣。
在陶瓷产业研学环节,同学们见证了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蜕变。马王溪陶瓷厂从最初的土陶制作工坊发展为集研发、生产、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工艺企业,生动诠释了“小作坊”到“大产业”的升级之路。这一转型实现了村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朴素愿望,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增强。同学们通过亲手拉坯、上釉等体验,切身感受到产业转型为乡村带来的蓬勃生机。
产业带头人陈寿鱼在七彩生态园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他带领乡亲们打造休闲体验园、乡村观光园、现代农业园、嗨起乐园,让马王溪村成为乡村文旅的最佳示范。“我们坚持‘三不’原则——不等政策、不靠救济、不求施舍,用实干创造幸福。”陈寿鱼朴实的话语中,饱含着马王溪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马王溪村党支部犹如指引方向的“红色舵手”,带领村民驶向幸福生活的彼岸。村党支部书记石泽林作为这支“头雁队伍”的领航者,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批批青年才俊循着“归巢”的呼唤回到故土,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古朴的村舍院落里,返乡青年陈垦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业故事,这位新时代的“新农人”的选择生动诠释了“走得再远都不忘来时的路”的深刻内涵。
节目最后,石泽林深情寄语青少年:“饮水思源”“真抓实干”“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这堂特别的思政课,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种子。
今年以来,湘西州以全省新设“十八洞村”大思政课堂为契机,从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开设网络思政课堂、夯实校内思政课堂三个方面发力,打造“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双融互促、双向联动的思政课堂品牌。按照计划,每年定期围绕“五四”青年节、“七一”、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重要背景及时间节点推出主题节目。联合湘西州电视台共同打造“从十八洞出发”特色网络思政课堂,以州内红色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为主要内容,开拓立德树人的网络阵地。“五四”青年节推出首期节目“青春有梦 强国有我”,全网播放量达20万次,转发、留言量近2万次。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芳 张野
编辑:实习生李典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1/95/1509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