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凯辉 郑佳欣)近日,长沙理工大学机械学院2025届学生陈雪收到了编号为1395/1395的“薪火日记”推送。这篇由辅导员彭琼英发出的日记,标志着坚持了整整四年、累计推送1395篇的“薪火日记”项目圆满收官。对于陈雪和同学们而言,这跨越四年的陪伴,已成为他们大学生涯中最特殊的记忆。
第1395篇“薪火日记”。
这场创新性的生涯教育实践始于2021年9月6日。当时,2021级新生刚踏入大学校门,时任院长、筑机9002班校友杜荣华的开篇日记便在年级群亮相。他以14个关于“成长”的人生选择题,为这场持续1395天的“云端成长陪伴”拉开了序幕。项目发起人、2021级年级辅导员彭琼英在实践中发现,来自同龄人的真实经验对学生决策有较大影响。为此,机械学院学工团队与专业老师联动,深度挖掘校友资源,组建了一个超过200人的“成长导师库”,成员涵盖机械类从业人员、边防军人、科研创业者等多元榜样。
面对部分校友“等我更有成就时再写”的顾虑,团队始终坚持项目的核心在于分享“真实的成长样本,而非成功学神话”。积极引导学生反馈学业与生涯中的真实困惑——转专业的焦虑、考研的迷茫、职业选择的难题等,并据此精准对接拥有相似经历的校友分享者。于是,1395篇日记汇聚成一片真实的青春图景:这里有守护万家灯火的青春誓言,有在海拔4800米边防的坚守初心,有对“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的执着探索,也有对成“人”与成“业”的深度思考……同学们在云端共同见证了学长学姐们在机械、制造、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耕耘,在军营、学校、医院、乡镇、飞行员等岗位的奋斗。一篇篇日记,链接了经验,照亮了选择。
校友走进“职业与人生”大讲堂为学弟学妹们分享成长经验。
四年来,1123名校友接力续写的1395篇“薪火日记”系统化构建了涵盖生涯启蒙、竞赛指导、学业进阶、就业导航的内容体系。项目形成了“线上日记及时解惑+线下实践深化转化”的育人机制:线上,日记成为学生随需查阅的成长指南;线下,依托“匠心学堂”育人平台,将日记中的启发转化为朋辈课堂、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丰富的实践活动。
学院2021级学生参加“企业开放日”活动。
更值得关注的是,“薪火日记”的价值已从服务在校生,延伸至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校友在日记中真实记录工作适应、技能应用、挑战困惑及对课程的建议,成为学校评估教学效果、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日记中详述的岗位工作任务、所需技能、企业评价等,是理解岗位胜任力要求和企业真实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学院长期追踪日记中毕业生的发展轨迹,为量化评估校企合作模式的成效提供了动态支撑,助力合作机制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活动负责人表示,“薪火日记”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持续不断的真实故事浸润,推动思政与生涯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这1395天的不间断坚持,不仅是一份关于陪伴、传承与真实力量的教育答卷,更通过系统性地反哺教学改革、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动态优化合作模式,搭建起校友-在校生-学校-企业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为高校创新生涯教育和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样本。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凯辉 郑佳欣
编辑:余杏 实习 杨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2/57/1519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