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郭潇潇)新学期伊始,永州市第九中学七年级不少新生收到语文老师送给他们的“见面礼”——约课单,这是一张精心设计的图表,图表上载明了一个学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并非一张简单的学习任务清单,而是杨军及其团队深耕教研教改的心血结晶。十余年来的每一天的思索和每一次的改进,都凝聚于此,代表了他们不变的初衷:希望学生跳出“被学习”状态,可以自主学习语文。
这份约课单,是一套关于“如何学好语文”的“导航系统”。它直面语文教学中主体缺位、知识零散、过程随意、效果“少慢差费”等问题,载明了“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生一看就懂,一做就会,让语文学习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方法有效。
这份约课单,是一种浓缩了“语文框架”系列成果精华的学习支架。杨军在《湖南教育》发表的《个性化解读课文的方法》《运用框架思维,实现三重解读》等文章中,提出的“讲角度·识意义·谈形式·说例子”四维框架,系统论述了内容、思想、写法、构件等语文要素及其彼此关系,突破了“文选型”语文的束缚,形成了超越单篇文章的宏观框架。然后,运用语文框架成功地将《课程标准》里的“学习任务群”转化为可视化、易操作的教学内容,并使用“约课单”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成为师生之间的一份学习契约,引导双方为“约课”双向奔赴,共建美好课堂。
“老师发的不是一张纸,是一个‘语文神器’!”学生们的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该校正高级教师、永州市初中语文李凌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李凌云评论道:“杨军老师使用约课单,赋予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知情权和自主权,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从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到一张薄薄的约课单,背后是杨军及其团队成员长期的思考与沉淀。每个新学期的这份“见面礼”,不仅是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更是一份诚挚的邀请函,邀请学生成为自己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郭潇潇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李典茜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3/59/1528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