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化学“魔法师”张天涯:让山区课堂绽放科学萤火
2025-09-26 17:30:10 字号:

微信图片_20250926152944.jpg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刘颖

在桂东教育的沃土上,任教于沤江镇增口九年制学校的“00后化学教师张天涯成为了孩子们眼里的化学“魔法师”。

她以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探索化学专业教学之路,打破学科抽象壁垒,用生动实验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将学生“望而生畏”的化学课,变成充满惊喜的“科学乐园”。

她将“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注入到课堂教学中,用一言一行践行着教育家精神,点亮山区孩子们的科学探索之路,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初心:从“被点燃”到“点燃者”

“第一次在实验室看到高锰酸钾制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唰’地复燃时,我眼前一亮,对化学学科的好奇被点燃。”张天涯至今记得学生时代与化学的“初遇”——正是这束突然亮起的火焰,让她毅然选择师范教育化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

“学生觉得化学难,学不会,是没找到‘喜欢的打开方式’。”深知这一点的她,参加工作后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的学生,学化学,爱上化学。

在农村学校,张天涯发现化学教学面临多重困境: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实践体验、自信心不足……于是,她自费为学生购买课外趣味读物,与学生一起借鉴课外读物里的小知识优化课堂实验,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创新实验 ,共同开发实验资源。

和学生一起画化学手抄报、捏分子模型、编唱歌谣……以巧思为杠杆,撬动学生对科学的好奇;用橡皮泥和漫画,搭建起通向微观世界的桥梁;用耐心和鼓励,将“寓教于乐,化难为趣”的教育智慧融入课堂,点燃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微信图片_20250926142920.jpg

创新:用一场场“化学魔术”,让知识“活”起来

“课本是基础,化学知识很抽象,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得让知识‘看得见、摸得着’。”这是张天涯多年教学的心得,她的课堂从不缺“惊喜实验”,每一个实验都藏着知识点的巧思。

带着鲁米诺试剂走进课堂,试剂瓶中缓缓漫开淡蓝色荧光,像把山区的“萤火虫”装进了瓶子,她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睛里,将试剂发光的原理生动讲述。

往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透明液体瞬间变浑浊——“清水变牛奶”的实验,让学生们惊呼“像变魔术”,她顺势拆解“碳酸钙沉淀”的形成。

提前准备好紫甘蓝汁,让学生亲手往不同溶液里滴加,看着原本紫色的汁液在酸中变红、在碱中变蓝,她给孩子们解释“酸碱指示剂”的神奇现象和生活运用,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都高举起手:“老师,让我来试试!”

利用课余时间查资料、买材料,亲手制作简易供氧器,带着大家模拟“氧气输送”过程,学习“氧气制备与应用”。“原来医院里的氧气,也能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学生们的惊叹,成了她坚持创新的最大动力。

她说,我不希望孩子们安安静静地上化学课,我很期待他们在我的课堂上能够“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动嘴描述、动笔记录。

微信图片_20250926152933.jpg

深耕:以“终身学习”为笔,绘好教学蓝图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张天涯始终把提升自己放在首位,从不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

她积极“闯赛场”,主动参加化学教学竞赛,反复打磨课堂的经验成为她的“教学锦囊”。

主动“赶培训”,“情境化教学”“分层指导”等新理念在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成为高频词,将所学带回课堂,融入更多生活化实例,让化学课更接“地气”。

坚持“自学补”,遇到教学难点,更新实验设计,上网课,学名师,请教县里骨干化学教师“怎么帮基础弱的学生补知识点?”“怎么让实验更安全有趣?”

她的办公桌抽屉里,还放着一本“教学手记”,培训学到的技巧、请教来的经验、学生的反馈、实验课后的反思……每一条都成了她优化课堂的依据。

“因为年轻,更应该多学习,我要用我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去影响我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学,一起成长。”凭借这份纯粹的努力,这个参加工作才四年的“00后教师,先后获得“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个人”“实验教学先进个人”“百佳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实验说课、化学教学比武、课题研究、论文评选等竞赛屡获省、市、县级奖项。

ebbb1e0e-2b16-45e5-bfc7-4a177d2a7801.png

让试管中的荧光照进山区教育的角落,用自创歌谣破解化学知识的密码,张天涯用热爱与坚持证明,化学从来不是冰冷的公式与试剂,那些黑板上写下的一个个化学方程式正是她会“变魔术”的秘密。

谈及未来,张天涯的心愿朴实而坚定:“继续跟着优秀的人学习,设计更多学生喜欢的实验、编更实用的歌谣,让学生觉得‘化学好玩、化学有用’,愿意主动去探索化学的奥秘。”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颖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李典茜

分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