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武)9月27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瑾瑜与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芳芳莅临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为该校“学习中心”课堂建设与课题推进工作开展深度指导。教学教研管理干部、全体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齐聚教育论坛,共同聆听专家把脉,凝聚课堂改革共识。
该校副校长刘贤明介绍专家团队后,校长寻鹏飞随后致欢迎辞。他深情回顾了学校传承田家炳先生精神取得的办学成果,指出“科研兴校、教研强师”是学校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李教授的到来,恰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带来了最前沿的理论视野和最宝贵的实践智慧。”他特别感谢了田家炳基金会对此次专家入校活动的促成与支持,希望在场的所有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们珍惜这次“面对面”求教的机会,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坦诚交流,将专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我们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行动方案。
该校教研室主任罗良以《建设“学习中心”课堂,助推学校高品质发展》为题,从“认识与追求、探索与实践、反思与困难”三个方面系统汇报了学校改革进展。她阐释了“学习中心”课堂作为人本课堂、素养课堂、自主课堂、创新课堂与文化课堂的五重特质,并详细介绍了“建立导引系统、构建研修体系、打造共创平台、做好成果驱动”的四维推进路径。特别是“三位一体、三线并进”的校本研修体系,包含常态研修、深度汇谈和项目研究,展现了学校推进课堂改革的系统思考和扎实行动。她也坦诚提出当前困惑:如何以课题促进课堂科学化发展?如何破解教师“理念认同高,行为转化难”的困境?并表达了希望专家团队给予主题研修项目更多专业指导和支持的迫切愿望。
李瑾瑜教授以“创造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教育”开篇,充分肯定学校基于研究、基于学习的内涵发展道路。他表示,“学习中心”课堂核心在于促进“真实学习的发生”。他犀利指出:“讲授没有错,但讲授唯一则大错特错”,教学方法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激发学生思维、引导深度学习。
在课题指导中,他系统提出应聚焦课堂内涵建构、结构要素、操作模式、研修路径、支持策略与评价体系六大研究方向,并对细化研究方法作了具体指导。他特别强调要重构师生角色,视学生为“学习资源”而非单纯“教学对象”,发挥班级授课制中“乘法思维”的共生效应。为推进目标导向,他建议尝试“6分钟目标管理法”,让教学评一致性真正落地。他提出,要培育“关键明白人”与创建支持系统:重视“种子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加强学习科学、脑科学等领域的学习,成为改革的“关键明白人”。同时,要将“学习中心”课堂建设“镶嵌”于学校整体系统之中,创建有利的生态系统和文化氛围。
同时,他还为该校下一步行动提出三项关键建议:一是开展全校基线调研与大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二是推行学科试点,鼓励教师基于本学科特点探索新模式;三是整合现有成果,形成以“学习中心”为核心理念的清晰行动方案,确保改革持续深化。
在互动环节,语文教研组组长肖牡提出小组合作评价的困惑,教研室副主任饶芳分享了脑科学融入课堂的实践案例,教务科副科长郑建朝咨询“学习中心课堂的排课逻辑”,英语教研组组长文小华则就课堂设计中“输入与输出”“合作充分性与时间有限性”的矛盾发起探讨。李瑾瑜一一回应,指出“合作重在集思广益、同舟共济”“课表不仅是教师任务的安排,更是学生学习计划的规划”……引发深度共鸣。
浏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芳芳在总结中充分肯定学校务实团结的作风,提出“常学、常练、常态化”的推进主张:常学脑科学、学习科学与课堂科学等,做好精准;常练“学习中心”课堂基本功,从“学习目标提炼与表达”起步;以点带面,小步快走,实现课堂常态化转型。管理团队要成为“学习中心”课堂改革的引领者与支持者,做好认知支持、行动支持与情感支持,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学习中心”课堂的代言人。
此次指导标志着学校“学习中心”课堂建设进入新阶段。该校教研室将依据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优化课堂路径、健全研修机制。为建设“校园美、品质高、人幸福”的高品质学校而不懈奋斗。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武
编辑:余杏 实习 胡芸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3/63/1532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