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昨天我和爸妈回到乡下老家,提前陪爷爷奶奶过节。奶奶习惯性地给我这个“吃货”打开冰箱,衡阳县特色美食——集兵滩白豆腐、油豆腐跃然眼前,这是我最爱吃的菜。
据《衡阳县志》记载,相传豆腐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在衡阳县集兵镇,集兵滩豆腐的制作工艺,是集兵滩当地一位先人用毕生心血改良研制成功的。这位先人想把这套工艺传给后人,因不识字,便把每道工序用符号记录,镂刻在菜刀上。这把菜刀虽失传多年,但集兵滩人在做豆腐时都有放一把菜刀在豆腐箱旁边的习俗。
豆腐的原料是豆子,配料是石膏。其制作工序简单而又精细,八大步骤缺一不可。一是去豆壳;二是浸豆,把豆瓣用清水浸泡4小时;三是磨豆浆,把浸好的豆瓣一勺一勺地喂到石磨里去磨,越细越好;四是氽浆,把磨好的豆浆倒入铁锅里,加水加温充分氽透;五是榨浆,用经纬很密的棉纱布袋装好豆浆置于榨桶中,用力挤压,直至把豆浆全部榨挤出来;六是烧浆,把豆浆倒入铁锅内烧浆,要注意把握火候;七是将事先煨热的石膏粉末与生豆浆和匀倒入木桶里刷开,再将烧开的豆浆冲入桶内,盖好盖子,捂8-10分钟的样子,用筷子往桶里轻扔,若筷子斜着,还得继续捂上几分钟,筷子若是直立不沾豆浆,豆腐的雏形就成了,这种雏形的豆腐又称“豆腐脑”。八是将“豆腐脑”舀进事先准备好的豆腐箱子里,用棉纱包袱折叠包好,盖上箱板,压上石块,慢慢将豆腐脑中的水分榨出来,揭开盖板,掀开包纱布,白色的水豆腐就制成了。
而油豆腐则要按照以下工序进行。首先是选择老豆腐,沿表面成条划成小方块,然后将菜油或茶油倒入铁锅内,用大火将油烧开,将小方块形白豆腐放入油锅内炸,待豆腐浮出油面后,改用小火,继续油炸一会儿,使其表面呈金黄色,豆腐块鼓胀、空心、悬浮后用漏勺捞出,沥干油即可。这样制作的油豆腐出奇的香,金黄油亮,质嫩酥脆。
集兵滩豆腐之所以出色,这与集兵滩的豆子、水质不无关系。集兵滩人称“豆腐做好冇的样,一水二豆三菜刀”。“一水”。集兵滩有多处砂页岩层涌泉水,泉水清澈,矿化度和酸碱度适中,取泉水做成的豆腐“水汪汪,嫩泱泱”就是比别的地方的豆腐好吃。“二豆”。是说做豆腐得有好豆子。集兵滩多紫色砂质土,土壤疏松,难得板结,最适宜山黄豆生长,这里出产的山黄豆豆粒饱满,蛋白质含量很高。集兵滩豆腐与众不同,豆好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三菜刀”。是说做豆腐时要遵循老祖先教导的方法,继承传统的制作工艺操刀。
集兵滩豆腐脑有甜食和咸食两种吃法,而水豆腐又可制成多个菜品,油豆腐加工的方法更多。衡阳县集兵滩豆腐不但是平常百姓家庭的餐桌常菜,而且已经成为不同层级餐饮服务的必备绿色菜谱之一。
朋友们,欢迎您来衡阳县游玩,别忘了,一定要点一道“集兵滩豆腐”美食哦。
(作者 衡阳县江山学校小记者 陈依婷 指导教师 刘志凌 摄影 陈依婷)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陈依婷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李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3/74/1532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