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晃:初中语文骨干教师集中“充电”赋能
2025-10-01 16:25:57 字号: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姜以军 潘文华)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全面提升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9月26日至30日,由新晃侗族自治县教育局主办、怀化学院承办的“国培计划(2025)”新晃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A1281-1)在怀化学院顺利举行。本次培训以提升语文教师素养为核心,教学实践与理论相融合,为教师们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2.jpg

立德树人:聚“助力”赋能写作

怀化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董正宇教授围绕“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这个主题用真实鲜活的典型案例深度阐释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引导在场所有教师精准把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代发展需求同频共振的关键要点。

湖南省特级教师璩艳霞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展了《初中写作序列化教学》专题讲座。她通过“问诊课堂”,以调研数据为基础,以新课标为纲领,以“生命写作”为宗旨构建语文序列化写作教学体系,并通过每日抒写、读写融合、情境写作、单元整合教学落地,为初中写作教学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6.jpg

湖南省正高级教师陈宏资老师聚焦“思维发展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分级与细化行为”,从新课标政策引领、学生核心素养驱动两个维度,提出“四位一体”的写作思维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怀化学院刘中黎教授则以“文章”“作文”“日札写作”等关键词来明确“语文作文”写作的核心要义,并针对新课改后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的特点,总结出“写作过程与方法”并重的教学方法。

1.jpg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曹乐乐提倡“读写共生”的教学理念,展示了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中高考作文命题“三不”原则与生活化、任务驱动趋势。

IMG_5531.jpg

怀化学院教师黎家旺以《AI赋能初中语文微课设计与制作》为题, 从微课策划、录制到后期制作,系统讲解了AI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用AI技术为教育教学赋能。

聚焦素养:展“引力”演绎风采

怀化市第四届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雷雨晴执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目标分层、路径递进”设计构建教学体系。其围绕“破题入境、因声求气、一字立骨、知人论世”四大核心任务,搭建由文本感知到情感共鸣的梯度学习链,引导学生逐层解构词中壮景意象与豪迈情怀,实现古典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阶梯式提升。

5.png

怀化市鹤城区榆树湾中学舒枝芳执教的《痛中见圣 歌以如愿——再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痛”为核心探究锚点,构建“个体境遇之痛(茅屋被破)、社会现实之痛(民生疾苦)、精神境界之圣(大爱情怀)”的三层解读逻辑,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触摸杜甫的赤子之心,在跨时空情感共振中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育人价值。

4.jpg

怀化市雅礼实验学校名师杨丽华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八上第三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为题,构建“实践导向”的语文课堂模式。以情感导入为起点,通过“景情梳理—文画合璧—意境探究”三阶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文字里品味山川盛景与情感韵味,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语文素养。

共享智慧:激“活力”焕新课堂

研讨环节,全体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通过协作共研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呈现了六堂精彩纷呈的片段教学成果汇报课。杨秀军以《湖心亭看雪》为样本,解析白描手法与数量词运用,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把握作者遗世独立的特质与孤寂心境。张佳顺聚焦《范进中举》,从人物形象切入,结合科举制度背景,剖析范进发疯的个体动因与制度根源。杨黎明从牛的视角探究《卖炭翁》主旨,通过对比劳作艰辛与价值掠夺,揭示文本批判封建宫市制度的主题。

上课.jpg

写作教学方面,姚燕平以案例演示“五感法”扩句,强化景物描写细节;钟艳萍以《写作:学习描写景物—五感扩句法》为引,立足文本指导多感官联动写作,助力景物描写“动态化”;蒲俊樊以《秋天的怀念》为蓝本,聚焦文中细节描写。通过拆解文中对母亲言行、环境氛围的细腻刻画,引导学生感知细节在情感表达与人物塑造中的核心作用,搭建文本解读与实践创作的转化桥梁。

本次培训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既有理论引领,也有实践指导,为广大参训教师拓展了学术视野。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学习语文教学先进理论,增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未来,新晃县将继续依托专家资源,县域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充电”赋能。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姜以军 潘文华

编辑:余杏

分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