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武冈站】琴弦上的光阴 ——读《命若琴弦》有感
2025-09-04 17:03:20 字号:

【武冈站】琴弦上的光阴 ——读《命若琴弦》有感

表姐把《命若琴弦》这本书递给我时,封面已经起了毛边。那是她高三那年做过的阅读题篇章,后来特意买了单行本。书的扉页上有她褪色的铅笔字:“2018年4月,第三次模拟考失败后购于校门口书店”。

那年春天,她父亲因胃出血住院,外婆在烧炭取暖时一氧化碳中毒,母亲一个人守着山坳里的三亩薄田。晚自习后,她总在教室多留半小时——回家要照顾病人,只有熄灯前的这段时光属于自己。她说最怕听见手机响,每次铃声都像一根绷紧的琴弦,随时可能“铮”地断裂。

“但人总要给自己找个念想。”去年暑假,表姐坐在我家阳台上摩挲着书脊。七月的阳光穿过她指间,在封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就像老瞎子相信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重见光明,我当时觉得,只要考上大学,一切都会好起来。”

史铁生笔下的盲艺人,把药方藏在琴槽里五十三年。当老瞎子终于弹断第一千根弦,期待的灵药却只是张无字白纸。这个设定初读像命运的嘲弄,再读却品出慈悲——正是那个虚设的目标,让他在翻山越岭的说书途中,听过松涛拍崖,抚过春溪乍暖,记得哪个村子的米酒最醇厚,哪家媳妇纳的鞋底最结实。药方是假的,但弦上颤动的光阴都是真的。

表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父亲病危通知单同时到达。去省城报到那天,她在病房里给昏迷的父亲读《命若琴弦》的段落。“突然就明白了,老瞎子为什么告诉小瞎子要弹断一千二百根弦。”她笑着把垂落的发丝别到耳后,“人活着,总要有个够得着的盼头悬在前头。”

如今这本书躺在我床头,书页间夹着表姐去年寄来的明信片,背面是她在大学图书馆拍的专业课笔记。有时深夜合上书,总觉得能听见弦音——老瞎子在莽莽苍苍的群山间弹唱,表姐在凌晨的病房里背书,无数平凡人正拉紧自己的命弦。正如史铁生所言:“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我们都在弹一支看不见终点的曲子。重要的不是最后能否得见光明,而是这一路,弦音是否真切地响彻过山谷。

1715304012754.jpg

(作者: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小记者 温雨瞳 指导老师:夏学进 朱海杰)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温雨瞳

编辑:李薇薇

分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