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城西中学教育集团校长 杨平
蝉鸣褪去,秋意初起,我们再一次迎来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新学年。这个暑假,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一只小猪妖与几位伙伴组成草根小队勇闯取经路的故事,刷新了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也为我们带来了关于“走出浪浪山”的思考。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浪浪山外还有山,路远行深自见宽》,我想借这部电影,和大家聊聊成长路上必须要翻越的“三座山”。
第一座山:改变认知,心向未知
影片里的小妖怪,日复一日地巡山采药、刷锅砍柴,生活在“大王说”的权威之下。他们所在的浪浪山,象征着重复、局限甚至是一种麻木。而你的“浪浪山”,也许正是眼前的生活:早读时的困倦、作业本上的涂改、考试后的不甘、偶尔泛起的迷茫……这些重复的日常,挟裹着小小的困惑,甚至消磨掉几分向前的热情。但总有人,即便身陷山中,也从未停止思考与眺望。就像那只小猪妖,他在刷锅时仍在想怎样刷得更快更干净,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更高的山。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画过一个“知识圆圈”:圈内是已知,圈外是未知;圆圈越大,触碰到的未知边界就越辽阔。同学们,真正的成长,不在于逃出浪浪山,而是行驶在山路上却始终望向山顶的光,不断保持着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压力从不是绊脚石,停下思考才是。我们要在规则里找方法,在重复里藏锋芒,带着智慧爬山,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第二座山:淬炼韧性,迎接挑战
学习,从来不是被动的服从,而是主动的创造。当你为一道数学题苦思冥想时,你不是在“完成作业”,而是在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当你反复修改一篇作文时,你不是在“应付老师”,而是在打磨表达世界的语言;当你在实验中记录下意外的数据时,你不一定是“做错了”,而是可能正站在发现的边缘。这个学期,也许你会遇到新的“浪浪山”:更难的课程,更强的对手,更不确定的结果。但我想告诉你:山越高,风景越美。那些让你想放弃的时刻,恰恰是突破的前夜。你看敦煌的修复师们,面对千年风沙啃噬的壁画,用纳米技术一点点让飞天的衣袂重焕光彩;爱迪生在千次失败后,终于用一根竹丝,点亮了人类史上第一盏持久的电灯。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困难从不是终点,而是让我们变得更强的“淬炼炉”,“难”往往是通往“会”的必经之路,毕竟溪流唯有绕过千岩万壑,才能奔向大海。
第三座山:微光汇聚,照亮前路
电影中的“草根取经团”并不完美:小猪妖不够强大,蛤蟆精曾摇摆不定,黄鼠狼话太多,猩猩怪更是胆小内向。单个来看,他们是多么渺小无力啊!但当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守护善良的村民、救出无辜的孩子而并肩作战时,却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影片中他们合力击败黄眉大王的场景震撼人心,同时也告诉我们:“有时打破不可能,往往不是依靠个人的惊天一击,而是一群人彼此扶持、共同前行的坚定身影。”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我们结成命运共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奔赴,彼此照亮,就能汇聚强大合力,一步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每一个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无名之辈”,都是不可或缺的微光。
同学们,独行快,众行远!你们不仅要争做优秀的自己,更要学会做温暖他人、贡献社会的人。要谨记:你身边的伙伴们不仅是未来学业上的竞争者,更是风雨同路的盟友。新学期,希望你们在集体合作里倾心交流,在校园活动中默契配合,在彼此需要时伸出双手,始终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老师们,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望者”。我们该是引路的灯,在学生看不清山路时亮起来;该是递手杖的人,在他们站不起来时扶一把;更该是鼓掌的观众,为他们每一次新的尝试喝彩。我们的使命在于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适切的土壤,鼓励他们勇敢而从容地走出自己的路。
最后,祝愿我们都能拥有小妖怪那般走出“浪浪山”的勇气,迈向属于自己的那座更高、更远的山,不必急于抵达,只要你始终在向上走。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曾让你犯怵的“浪浪山”,早成了脚下铺路的台阶。出发吧,少年!浪浪山外还有山,路远行深自见宽!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杨平
编辑:曹鑫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43/97/1525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