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邵东市昭阳小学:亲历非遗技艺 美育扎根实践
2025-10-14 17:26:30 字号: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佩芬)面具摊前,学生们凝神运笔,在素胚上细致描摹出缤纷生动、神态各异的脸谱;扎染工坊里,布料经过巧手捆扎与浸染,绽放出独特纹样;剪纸区内,一张张蕴含邵东地方特色的窗花在翻飞的指尖下渐次成形……10月13 日,邵东市昭阳小学举办“邵东故事我来讲,非遗薪火少年传”校园非遗市集活动。一系列沉浸式非遗技艺体验活动,让师生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次活动得到邵东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通过馆校协作,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1.jpg

“亲手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让我对非遗技艺有了全新的理解。”该校五年级2105班学生曾锦航展示着自己的作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以亲身实践深化对技艺的理解与文化感悟,正成为昭阳小学推进非遗美育的特色路径。

微信图片_20251013134109_77_39.jpg

活动启动仪式上,邵阳小学党支部书记王斌斌通过校园广播系统阐释了学校非遗美育的核心理念。他表示,学校注重将非遗传承与美育深度融合,关键在强化“体验”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构建文化认知、提升审美素养,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2.jpg

据悉,本次“非遗技艺体验周”共设置编织、剪纸、扎染、面具绘制、糖画等八个互动工坊,以全景式、沉浸式实践安排,确保全体学生深度参与。此次活动是学校系统推进非遗美育的重要一环。本学期,昭阳小学规划了清晰的“五阶段”实施路径:探索感知阶段,组织“探非遗”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文化认知;沉浸体验阶段,集中举办“非遗趣体验周”,以市集与工坊形式提供实践平台;课程深化阶段,将非遗内容系统融入美术课程,实现教学标准化;创意表达阶段,引导学生开展非遗主题创作,实现从技艺学习到文化表达的跨越;成果展示阶段,举办综合性成果展览,集中呈现学生学习成效。

未来,昭阳小学将持续完善“课堂认知 — 实践体验 — 创新转化”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通过对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建校外实践基地、组织专题工作坊等方式,拓展学生实践平台,推动非遗基因深度融入校园美育体系,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佩芬

编辑:曹鑫宇 实习 叶微微

分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