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我被选为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武冈小记者站的新成员。那一刻,我的心跳得像小鼓——既兴奋,又忐忑。

小时候,我在家经常陪爷爷看新闻。电视里的记者们凭一支话筒就能在炮火、洪水、疫情之间切换奔走,感觉他们好厉害:心理素质特高,应变能力极强,嘴巴超级能说。我有时总是会想:他们怎么那么能说、那么敢冲?后来爷爷告诉我,他们当然也会害怕——流弹不长眼,病菌无孔不入。可“把真相告诉更多人”这份源自记者内心的责任感,比恐惧更早扎根在心里,于是害怕被勇气包了起来,变成了向前的推力。
上周,小记者站培训。老师把“校园新闻”拆成七类“高频写法公式”,我飞快记笔记,像在藏宝图上画坐标。老师最后强调:“笔,是小记者的第一支‘麦克风’。”我暗暗点头:看见值得被看见的事,就要让文字第一时间“发声”。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也知道做一名合格的小记者,要先做到心中有尺度:遇事先问真假,再问快慢;每句话都要对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负责——既有责任感,又有敬畏心。
我知道,我在老师的带领下一直在进步。我也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我还缺很多本事:知识不够厚,思维不够敏,采访容易脸红……但我相信,只要把每一次校园里的微光写成故事,就是在为“大记者”梦想培土。
“用正直的眼观察,用滚烫的心记录,让文字成为校园里最清晰、最温暖的声音。”我要牢记指导老师上课时讲的这句话,以明确的是非观去审视每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以强烈的责任心报道学校的新闻,为将来成为有名的大记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小记者 沈子柔 指导教师 夏学进 蒋志敏)
来源: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小记者
作者:沈子柔
编辑:小记者平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54/62/153856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