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曹金霞)9月30日,湖南省石门县全民健身中心羽毛球馆内,一记记清脆的击球声与阵阵欢呼此起彼伏。来自全县30余所中小学的选手在这里参加2025年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与往年不同,本次赛事不仅是竞技的比拼,更是该县将“以体育人、五育融合”从理念推向现实的又一次扎实的实践。在“双减”政策落地第四年,石门县正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体育赛事,为青少年搭建全面成长的阶梯。
据石门县教育局体艺事务中心主任陈翔介绍,本次比赛在组织机制上实现重要突破,首次推动参赛单位从“乡镇(街道)选派”向“校内开放”转变。以楚江街道为例,往年仅由楚江街道中心学校统一选派一支小学代表队参赛,而今年则首次开放为楚江街道辖区内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四完小分别组队参赛,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参与的通道。
“我们希望通过打破以往‘一个乡镇(街道)一支队’的限制,让更多孩子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陈翔表示,这样让更多学生得以站上县级赛场。
赛场上,处处可见拼搏与坚持的身影。一名小选手在落后情况下连续挽救3个赛点,虽最终失利,却赢得全场掌声。“教练说,输球不可怕,可怕的是丢失勇气。”这位五年级学生抹着汗说,“下次我还来!”
赛场边,医疗点的医生正在为一名小腿肌肉拉伤的选手进行紧急处理。他一边喷药,一边轻声叮嘱:“赛场上要放松一点,越是紧张,肌肉绷得越紧。”那名学生抬头坚定地说:“谢谢医生,我等会儿还有一场,可不能倒下。”
“肌肉拉伤、扭伤是赛场上时有发生的,但孩子们那股‘不想倒下’的劲儿,最让人动容。”场外的医务人员为参赛者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场景在比赛中并不罕见——有选手在抽筋后稍作处理坚持完赛;也有孩子摔倒后立即爬起来奋战至最后一刻;有学生在输球后主动与对手握手,真诚地说“向你学习”。在这些少年们身上,抽象的“拼搏”“坚韧”“尊重”,变得如此具体而滚烫。
据了解,羽毛球赛只是石门县“体教融合”的切口之一。2025年下半年,该县同步推进乒乓球、篮球、足球等球类联赛,构建“校级—乡镇—县级”三级竞赛体系,不断拓展体育育人的广度与深度。
“体育不是教育的‘配角’。”一位参赛学校校长坦言,“当孩子在赛场上学会坚持、协作与尊重,这些品质会自然迁移到课堂与生活中。”
颁奖仪式上,所街乡中心学校的学生捧起团体奖牌时,脸上的笑容比奖牌更耀眼。正如县教育局在赛事总结中所言:“我们办的不仅是比赛,更是为孩子埋下热爱运动、敬畏规则的种子。”当越来越多的“石门少年”在球场上挥拍跃起,这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曹金霞
编辑:余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54/83/1532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