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小记者:刘宸希)
在我们衡阳县,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团圆宴会,必有一道最先端上桌的菜,那就是“渣江土头碗”。它的外形犹如一座宝塔,丰富的食材层层叠叠,寓意团圆。
这个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出动,在镇上的酒楼为干外婆热热闹闹地祝寿。大圆桌坐得满满当当,喜庆的氛围犹如过年。就在大家推杯换盏之际,“头碗到!”服务员喊了一嗓子,刚出蒸笼的渣江土头碗,宴桌“首席菜”登场。
瞧!金黄的蛋饺、胖白的鱼丸、红艳的枣子、酱色的肝片,更有衡阳另一道特色美食“黄雀肉”(红薯条、淀粉、肉丝等油炸的团子),大碗里一层层食材堆叠得满满当当,五彩缤纷,香味四溢,像极了用美味积木搭起的城堡,让人垂涎欲滴。
最早的记忆是五岁在乡下吃喜酒。我个子矮,眼前全是来回走动的大人们的腿。但每逢头碗上桌,爸爸总会一把将我抱起,让我能看清那座“菜山”。那时只觉得好看,如今长大了,我才终于能细细品味它的“门道”。
我来告诉您,这道菜讲究的是“九层楼”,每一层都藏着不同的风味。最下层铺着咸香的花生和甜糯的红枣,奠定了扎实的基底。中间是精华所在:吸饱了汤汁的虎皮蛋、甜丝丝汤圆、外酥里嫩的“黄雀肉”,口感丰富极了。而最顶上,则铺着精致的蛋卷、Q弹的鱼丸和鲜嫩的猪肝片。这还不算完,老师傅最后一定会浇上一勺猛火现炒的码子,腰花、木耳在油光衬托下,让人食欲大动。
干外婆一边将最大的一块黄雀肉夹到我碗里,一边感慨:“我们小时候啊,谁家办酒,头碗一上桌,孩子们就坐不住了。那时候肉少,都眼巴巴等着这里的好料呢。现在你们想吃就能吃上,真好。”
妈妈接过话头,道出这道菜的渊源。原来,它竟与咱们衡阳的清代名将彭玉麟有关,相传是他思乡情切时,家厨为解其乡愁而创制的。“所以啊,”妈妈总结道,“这头碗不单是好吃,更是个念想。出门在外的衡阳人,想起家乡,就会想起这个味道。”看着干外婆笑得眯起眼,品尝着我们为她夹的头碗菜,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家的味道”。
哦,对了,偷偷分享我的独家吃法:一定要一勺到底,从上到下,将各层食材统统挖起一些,一口送入嘴中,那丰富的层次和交融的滋味,才叫一个圆满!
如果你来衡阳,一定别忘了尝尝这渣江土头碗。相信我,当你用勺子挖开那座“小山”时,你品尝到的不只是一道菜的丰盛,更是一份热气腾腾的乡情,一个关于团圆与传承的衡阳故事。
(作者 衡阳县江山学校小记者 刘宸希 指导教师 李芷菲 贺思文)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刘宸希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李珍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54/91/1533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