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完成了“十四五”收官。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特联合推出《“十四五”非凡教育答卷》大型报道活动,为高标准谋划“十五五”发展、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十年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晃:“四联”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迈出新步伐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周璇
“以前总担心孩子偷偷带手机去学校,怕他上课分心学不进去。现在县里有了明确规定,学校设了存放柜和公共电话,家长夜校还教我们怎么科学管理手机、教孩子守规矩,我们做家长的也能更放心地配合学校了!”近日,在新晃侗族自治县兴隆小学家长夜校交流会上,家长吴女士的心声,道出了当地家校社协同育人带来的新变化。
地处边远民族地区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正面临着育人挑战:留守儿童占比高、单亲家庭和隔代教育现象突出,孩子们的情感陪伴与成长引导存在缺口;教师群体既要承担教学核心任务,又要应对学生行为管理、心理疏导等多元需求,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育人效果参差不齐;国家连续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法规,对协同育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托举边远地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为新晃重点研究和实施的课题。2025年以来,该县创新构建“四联”机制,以“政策组合拳”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迈上新台阶,让民族团结基因与青少年成长同频共振。
联通上层,精准谋划学生未来
育人先立规,谋事先谋局。新晃将家校社协同育人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构建“顶层设计+部门联动+基层落实”工作链条——通过县委议教会、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县教育局党组会定期专题研究,确保协同育人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
针对学生手机使用乱象这一突出问题,2025年9月28日,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的决定》,以地方立法形式筑牢智能终端管理“防护网”。如今,司法部门通过校园法治宣讲、发放案例手册等方式,向师生普及该决定的具体条款,还指导学校制定“手机入校登记保管、课堂绝对禁用”等实操细则,既守护教育领域法治秩序,也保障学校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开展校园周边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向中小学生违规售卖无资质智能终端、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等行为,从制度执行到源头管控,全方位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新晃组建工作专班,由1名局领导牵头、3名股室人员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3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各方权责,为精准谋划学生未来划定“路线图”。
联合资源,多方赋能学校发展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新晃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整合内外资源为学校育人注入活力。在优质资源对接上,积极联动深圳灵通科学研究所、长沙专业机构、桃源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组织教师参与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邀请陈冬梅女士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深入新晃一中、一完等学校开展讲座13场次,惠及师生家长3000余人次。
在专业力量引入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划拨专项资金30万元与新晃虹雨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在芙蓉学校、兴隆小学派驻4名专职社工。半年以来,社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场次,提供心理咨询、家访24人次,跟进重点个案7例,专业服务获广泛认可。
实践育人领域同样亮点频现:组织“安江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侗乡开阔视野;推进“双防”项目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联合县科协、文旅广体局等部门为学校定制特色服务——兴隆小学开展 AI科普、一完小邀请侗族老中医传授养生知识、思源学校引入专业体育教练指导课后服务;建成“免费书吧”,以多元资源赋能学校发展。
联动家校,扛牢学生教育主责
家庭是育人第一阵地,学校是育人主渠道。新晃着力构建“家校互动、双向赋能” 共同体,首先从队伍建设入手,选拔50名具备资质的教师、社会人士组建“两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乡镇开展专题讲座,为家长普及科学教育理念。
“千师家访”行动扎实推进,教师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建立重点台账,以耐心与真心打动家长。而“家长夜校” 更是成为家校联动的核心载体,采取“现场+直播+录播”形式,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活动,内容涵盖侗家传统家风、手机管理方法、亲子沟通技巧等。
此外,新晃依托家庭教育微课堂、微信交流群搭建全天候沟通平台,实时传递教育资讯;精心组织“心理健康季” 活动,以“珍爱生命、阳光心灵”为主题开展“五个一”活动,评选10所优质活动学校;承办怀化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400余名教师同堂研讨,持续夯实家校共育基础。
联强责任,推动社会齐抓共管
“教联体不是简单的部门联合,而是为娃创造更好教育环境的‘同心圆’!”新晃整合教育局、公安局、文旅广体局、妇联等19个部门力量,建立“教联体”联席会议制度,以学校为圆心构建“馆校协同、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社教同频、警校同步”机制。
全县中小学校分批建设“教联体”工作站,实行“每周一天挂牌上岗、每月一次议事”制度,形成“工作站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2025年11月前,城区学校已全部建成工作站,2026年9月前将实现全覆盖。同时,全县中小学均配备法治副校长和卫生健康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健康讲座;在晃州镇桥南社区成立“禁毒妈妈”志愿者队伍关爱特殊家庭孩子;县卫健局与学校建立“医教互促”机制,今年已为 3000 余名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控辍保学清零行动”为困境学生撑起成长蓝天,兴隆小学联合社会力量开展爱心义卖募集善款6819元帮扶困难学生,推动社会力量共同扛起育人责任。
如今的新晃,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县级层面,该县被评为“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润泽暖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获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月”优秀活动案例一等奖,新晃成为全省仅3个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心晴驿站)试点区;学校层面,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家长学校”,7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天堂学校“睡前故事会”获评怀化市中小学特色经典教育案例。
从过去教师独自应对学生管理、课业辅导等育人难题,到如今司法、市场监管、公安、学校等多方携手,在普法宣传、校园周边治理、学生行为规范等方面协同发力;从以往家长面对孩子手机使用、成长困惑时焦虑无措,到现在通过家长学校、线上讲座等学会科学沟通、理性引导的教子方法;从曾经社会对边远民族地区青少年成长关注零散、参与度低,到如今企业捐赠助学、志愿者进校园开展公益活动等全民主动投身育人事业,新晃通过“四联”机制,让边远民族地区的育人之路越走越宽。
未来,该县将继续深化“四联”机制,让家校社共育成为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安全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连心桥”。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周璇
编辑:余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55/53/154429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