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的山水间,藏着两种深刻的味道:一种是洣水滋养的烟火暖,另一种是罗荣桓故居传承的红色魂。这片红土之上,稻浪翻涌与旌旗漫卷相映,市井烟火与革命初心相融,构成了这座城独有的精神底色。

荣桓镇南湾村的青瓦群中,罗荣桓故居“异公享祠”静静矗立。这座1914年建成的三进四厢砖木建筑,青瓦翘脊、雕梁画栋,正墙“文王访贤”“桃园结义”的泥塑栩栩如生,既藏湘南建筑的精巧,更蕴“忠信孝悌”的家风。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罗荣桓故居”匾额熠熠生辉,推开斑驳木门,530多平方米的院落里,时光仿佛定格在百年前。
卧室里,雕花床、梳妆盒、双影镜等原物静静陈列,见证着少年罗荣桓挑灯苦读的日夜;书房的旧书柜里,仿佛还留存着他钻研新知的墨香;健身房的石锁、刀枪器械,诉说着他“文武兼修”的少年意气。过厅的八角藻井彩绘八仙,天井的青苔映着天光,每一处细节都在复刻着这位元帅的成长轨迹——正是在这里,他从读“大禹治水”“班超投笔”的“书呆子”,成长为不信邪、敢探索的热血青年,最终踏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紧邻故居的生平业绩陈列馆,以庭院式布局铺展着元帅的光辉一生。480余幅照片、270余件实物中,有秋收起义时的作战图,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望远镜,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元帅服,系统再现了他从参与三湾改编、坚守井冈山,到转战东北华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而196级石梯连接的铜像广场上,8.1米高的罗荣桓铜像坐东南朝西北,目光坚毅,既寓意“八一”建军节,更彰显着他与人民军队的深厚羁绊。

走出故居景区,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小城肌理。南湾古戏台前,仿佛仍能听见1926年罗荣桓组织农民运动的激昂演讲;岳英小学旧址里,农民夜校的灯火似在闪烁。田埂上,三樟镇的黄贡椒红得热烈,恰似衡东人传承的革命热忱;街巷中,吴集古镇的米糖甜香弥漫,是烟火生活对英雄的告慰。洣水汤汤,载着红色记忆穿城而过,将故居的庄严与市井的温情串联成诗。
如今的衡东,罗荣桓故居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景区,年均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相融,革命传统与生活烟火共生。这座城,因红色根脉而厚重,因烟火人间而鲜活,在岁月流转中,始终传承着元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一座让人读懂初心、铭记使命的精神家园。
(作者 衡东县第五中学小记者 刘欣怡 指导教师 彭雯湘)
来源: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小记者
作者:刘欣怡
编辑:小记者平台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news-wap.hnjy.com.cn/content/646955/65/154487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