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土菜基因解码课堂开讲:衡东味道从洣水走向世界
2025-11-06 17:09:26 字号: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艳林 单卓然)近日,一场名为“我从衡东来,我为家乡代言——魅力衡东与土菜名县的基因解码”的主题课堂,在衡东一中开讲。湖南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文小成走进科技创新社团,以“雄鹰展翅”为喻,从人脉、山水、底蕴、土菜四个维度,系统解读了“中国唯一土菜名县”的成长密码,并勾勒出“衡东味道”从洣水河畔飘向世界的发展轨迹。

图片6.png

授课中,文小成重点讲述了炎帝南巡留下的饮食智慧:当年大旱之际,炎帝将金银花、白芷等草药熬汤拌入米粉制成扁饼,既解饥又防疫,这一发明经后人改良,逐步演化出天然酒曲“酒药子”,如今更成为特色点心“神曲米饼”。这位被尊为“中华茶祖”的先祖,其与南方的渊源更让衡东饮食有了精神根基——炎帝晚年在洣水上游采药济世,最终崩葬茶乡之尾,而衡东正是这片“圣土”的重要延伸。

“衡东土菜的‘土’,首先是山水给的底气。”文小成指着洣水流域图介绍,这条被誉为“小漓江”“圣水河”的母亲河,在衡东境内蜿蜒72.5公里,水质优良的河道滋养出10大种养基地,为土菜提供了原生态原料库 。

文小成特别提到,清嘉庆年间,衡东状元彭浚将本地黄辣椒献入宫中,获御赐“黄贡椒”,为今日衡东土菜的灵魂配料写下历史注脚。作为国家湿地公园,洣水两岸的沙性土壤尤其适合黄贡椒生长,使其成就“辣中带甜、皮薄肉厚”的特质,入选“中国十大名椒”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文小成解释,从真塘的肥鱼到杨桥的土猪,从石湾的香干到本地的山茶油,衡东土菜的“鲜”,皆源于这条“百里画廊”的生态馈赠。

衡东土菜的崛起,更离不开深厚的文化滋养。文小成细数家乡文化名片,从罗荣桓元帅故里到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双重文化基因在此交融:作为“中国第九个厨师之乡”,13万从业人员传承着古法烹饪技艺;而“非遗之乡”的底蕴,让“炒好土菜三件宝,调味米酒黄贡椒,荤菜讲究茶油烧”的口诀成为代代相传的饮食智慧 。文小成强调,正是这份文脉传承,让衡东土菜超越了果腹功能,成为文化载体。

图片7.png

“从农家灶台到国际餐桌,衡东土菜正书写新传奇。”授课现场,文小成现场展示一组数据,聚味堂研发的黄贡椒脆肚年销2亿元,凭借95%的鲜味还原技术征服全国食客;全县土菜餐饮门店辐射1200余家,年营收突破30亿元,带动近万农户增收 。“从炎帝创制的古老米饼,到迪拜餐桌上的创新佳肴,跨越千年,不变的是衡东人对味道的极致追求与匠心传承。”文小成表示。

这堂课不仅解码了土菜的基因,更在年轻学子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与乡土情怀的种子。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次学习,他们重新认识了家乡的味道版图,激发了身为衡东人的自豪感与传承使命。如今,这张凝聚着历史厚重、山水灵秀与文化深情的“美食名片”,正借助青春的视角与语言,焕发新的生机;而这份独特的“衡东味道”,也将在新一代的接力和诠释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据悉,2024年11月,“状元人家”土菜馆携状元黑山羊、源安豆腐等菜品亮相伦敦推介会,让欧洲食客领略衡东味道;2025年9月,遵循清真标准改良的黄贡椒炒油豆腐在迪拜美食品鉴会上惊艳亮相,7000公里外的点赞标志着衡东土菜正式敲开中东市场。此前,印尼旅运代表团专程来访,用本土辣酱与黄贡椒展开“辣味对话”,更敲定文化合作意向 。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 胡艳林 单卓然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曾令怡

分享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